202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圆满召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发展博物馆事业、做好博物馆教育工作,2025524,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北京博物馆学会和北京联合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智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银行北京丰台支行、北京数字科普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和中科聚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盛世光影(北京)公司作为支持单位,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举办202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研讨会主题:人工智能时代的博物馆发展与教育。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是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下的数字博物馆方面的综合学术交流活动。

北京联合大学雷兴山校长、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李纯鸣副主任、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张云泉理事长、北京博物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春冀和北京数字科普协会秘书长孙中华等各主办单位领导、会员、有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参与和热心关注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有关企业人员,科技工作者等11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开幕式。


1.png


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副理事长鲍泓主持,北京联合大学李雪华副校长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对来自北京地区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京内外博物馆和数字科技文化企业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吴明作为行业代表致辞,祝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预祝此次研讨会成功。


2.png


北京联合大学雷兴山校长,在研讨会开始,以《膴膴周原》为题做主旨报告,分享了近百年来中国西周考古最重大的发现——周原遗址的考古发现成果,并提出了考古遗址如何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实践思考?引起了参会者的极大兴趣和热烈反响。


3.png


在大会专家报告环节,研讨会主办方邀请的9位专家向大会分享了他们各自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其中包括:北京博物馆学会祁庆国副理事长的《关于博物馆发展人工智能应用的业务支撑》报告;北京邮电大学赵海英教授的《基于数字化保护利用的万寿寺文化基因解构与多模态内容呈现》报告;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大数据管理组组长博物馆藏品知识组织探索实践—以“中国古代可移动文物知识图谱”为例报告;首都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孙芮英副主任的《博物馆高精度AI智慧导览建设实践以首都博物馆为例》报告;中国电信博物馆孔繁杰馆长的《AI在博物馆的运用实践及思考》报告;中国民族博物馆信息中心岳小莉主任的《博物馆语境下民族建筑的数字化呈现》报告;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陈静教授的《从数字化到数据营造:数字文化遗产虚拟展示的多重路径》报告;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博物馆专硕带头人张雯教授的《数智时代博物馆策展的“次元”变革与实践》报告;北京师范大学陈清华教授的《基于系统科学的数字博物馆建设思考》报告等受到了参会代表的欢迎和极大关注。


4.png


在研讨会圆桌会议环节,鲍泓、郭豹、吴赛、王磊、许哲和王辉等6位专家围绕“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进行讨论,并与几位参会者进行了互动交流。一致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重构博物馆传播和教育的驱动力,要在技术应用中坚守文化内涵、强化伦理规范,构建博物馆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5.png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张云泉理事长在研讨会闭幕讲话中代表主办方向全体与会者、协办单位及支持单位致以诚挚的感谢!并指出,此次研讨会,多位专家围绕考古学研究、数字化转型、文化数据资产保护、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发表了精彩报告,为行业提供了前沿理论与实践案例,引发广泛共鸣;期待未来与社会各界继续深化合作,以数字技术激活文化遗产价值,助力博物馆事业提质升级!


6.png


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从2005年开始举办,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出版了九本研讨会论文集对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推动博物馆(科技馆)信息化建设,推动文物数字资源利用,推动博物馆(科技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地指导作用,各届研讨会都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高度关注和赞誉。此次研讨会邀请博物馆、企业、科研机构的人员与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博物馆发展与教育为主题,广泛探讨博物馆教育的育人功能与学科发展AI下的博物馆和文物数智化建设与发展、博物馆人员数字化素质培养、文物和文化数据资产保护与利用等相关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举办专题报告,深入研讨和交流与会者的观点、理念、做法和案例,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此次研讨会还设置展台,展示了中科聚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印刷学院等7家单位在数字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宣传推广相关企业的数字化产品研发和应用的成果。

研讨会期间,参会者还分别参观了设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北京联合大学考古实验基地、三山五园数字化展厅以及有关教科研实验室等,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